7月7日,我院“寻访遗落记忆,走进魅力庐陵”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两队调研团的工作都已进入整理、补充阶段,同时就除故事传说的表演艺术、风俗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解。
陂下村和燕坊村的成员们分别传阅拍摄的照片,就建筑风格、节目风俗以及表演艺术如陂下村“喊船”的由来、变化咨询当地的村委会书记、主任,记录下特别的文化内蕴,借用照相机、DV摄像拍摄录制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陂下村,指导老师黄桃红带着成员们拜访丧葬折纸技艺高超的86岁老人罗振兴,他曾先后从事私塾教师、文书及生产队会计的工作,悠然坐在竹椅上,满是自在逍遥的神情。
陂下村祠堂内的天井寓意着四水归内发人丁,塔状的四角、六角、八角藻井,S状的卷棚形成别样的建筑风格。龙井、造纸槽刻录着古代造纸的辉煌历史。七月十五的洗井、祭祖意为用龙水送走先人,六月六的拜菩萨、看家谱祈求人丁兴旺。
燕坊村与陂下村相似的是各具特色的建筑。燕坊村留有102座清代建筑和13座牌坊。规模不同,造型各异。还有豪华富丽的门楣,门楣上依主人的情趣镂刻不同的书法对联和横披,讲述着一个村庄不凡的历史。燕坊村的带队老师邓声国、何建良就“字水潆洄”、“水木清华”的横批作分析、讲解。
“这回真长了见识。”成员们普遍反映道。(李春辉 贺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