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学院党委工作回眸
2013年以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抓手,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学院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群众路线,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党组织
1.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班子。
学院党委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在自学的基础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系学院工作实际,以学习“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2012—2013学年和2013—2014学年学院领导班子考核等次均为“优秀”。
2.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和安排,从2013年8月下旬开始,学院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四个月的活动中,学院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转作风、聚人心、上水平”为活动载体,坚持群众路线,通过“三个环节”,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院党员干部作风显著改变,党群干群关系显著改善,教书育人能力显著提高。2014年5月,学院党委又开展了“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动。在活动中,学院按照“六有、五服务”的要求,扎实推进,努力实现“基础巩固,作风改进,服务提升,兴校争先”的目标。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阳光办学。
学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每周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学院重大事务;学院班子成员平时不断加强交流和沟通,讲团结重和谐;每年的班子民主生活会既严肃又紧张,运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达到了“提提袖子”和“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执行党务院务公开制度,权力阳光运行。
4.密切联系师生,为师生成长服务。
学院党委制定并实施了《英国上市公司365党委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英国上市公司365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和《英国上市公司365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加强了党员与师生的联系。学院还注意听取师生、民主党派人士对学院建设的意见,并保证教代会代表参与学院管理、考评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大家对学院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学院凝聚力强。
班子成员经常为了教师的成长和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而奔波;学院腾出七间办公室用于教师教学和科研;学院通过专业竞赛和经费投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学院党员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毕业生的就业;每年学院为研究生的考试呕心沥血,考研成绩逐年提升。
二、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了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重视支部建设。2014年5月完成支部书记的换届选举工作,选拔了五名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和群众评价高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学院为每个支部提供充足经费,支持支部开展组织活动。
2.健全制度。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院依靠全体师生健全和完善了工作职责30项、制度42项,学院党建工作有章可依。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构建了平安学院。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年都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研判了形势,制订了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表,对全体师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工作职责,学院与学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有关规定;学院党委重视惩防体系建设,举办了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讲座;学院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开设了“庐陵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弘扬庐陵正气,推进廉洁教育》工作案例,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大中小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优秀工作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三等奖。近年来,干部廉洁从政、老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修身,学院师生无违反党纪国法现象。
4.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组织活动,注重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院教职员工开展向张丽莉、石秋杰等优秀教师学习,向龚全珍、兰辉、曾建等优秀党员学习等活动。教工第一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工党员前往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开展“参观革命圣地,重温红色记忆”暨送文化下乡活动;中文系学生党支部前往共和国摇篮——瑞金,开展了“重回红色摇篮,寻访红色光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白鹭洲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党员观看红色影片、参观井冈山精神展览馆等活动,实行红色励志教育。
5.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学院党委将党课纳入新生入学教育,鼓励大学生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每年通过培养和培训,提升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按照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两年半来,210名学生和3名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了推进学院党建工作,激励先进,从2013年开始,学院对党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评选和表彰。两年来,学院共表彰先进支部2个、优秀共产党员2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名。党员黄惠运、吴翔明既教书又育人,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省“师德标兵”;黄惠运、刘义程、龙安隆、邓声国、邱斌、龚奎林和顾宝林等七位班子成员或党员分别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选中立项。
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学院科学发展
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学院党委推动学院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1.人才培养出成效。通过引进和培养,学院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学院教师总数的87%,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2013年获英国365官方网站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学院连续四年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40人以上,2015年考取64人,被学校评为“考研工作先进单位”。
2.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结硕果。2014年,学院荣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申报的《深入挖掘庐陵文化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获2014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3.专业建设上台阶。201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为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2014年新闻传播专业入选了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时被学校确定为新增专业硕士培育专业,2014年12月,学校与吉安市委宣传部签订新闻传播专业共建协议;2013年汉语文学专业开始在省内一本招生,2014年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顺利招生。
4.科学研究保优势。学院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全校文科学院第一。
5.社会服务获认可。学院始终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先后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江西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两年来有四位教师获得立项。学院还有多位教师为吉安市干部自主选学和干部培训开设了专题讲座。新闻与影视制作研究中心为井开区和遂川县拍摄的专题片获得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