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文科建设,9月21日下午,英国上市公司365举办了以“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的课程教学创新比赛。
本次比赛,由来自文艺学、历史学、广播电视编导等多个教研室的五位参赛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刘洪明副教授、刘云兰副教授、张永建老师担任评委。院长龚奎林出席了本次活动,并针对参赛教师的授课给予指导。比赛由教务科科长夏菲凡主持,宣布比赛规则后,参赛教师们按照抽签顺序讲课。

探历史底蕴,先着眼于文献载体。曹万青博士从甲骨出发,深度挖掘载体对于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将历史文献学的深厚文化底蕴娓娓道来。

谈人文主义,必溯及文艺复兴。屈航博士以文艺复兴为引,剖析该时期人文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探讨人文主义文学的在西方发祥与推广,完整梳理西方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传播红色文化,应赓续红色基因。王梓涵老师从课程简介、课程中的问题与痛点、教学创新举措、教学创新效果和成果推广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课程设计以“一核心四驱动”为总体创新思路,以学生为中心,瞄准教学面临的痛点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保证了教学效果。

学《呐喊》与《彷徨》,是“为人生”的“呐喊”与“彷徨”。郑乃勇副教授以鲁迅经典文学作品为例,阐述现代文学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出发,将授课思路从“学(教)什么”向“怎么学(教)”进行了有效的转化。

论文学自觉,当究魏晋风度。欧阳明亮博士围绕魏晋南北朝文学起讫与分期,阐释中国文学如何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探究酝酿“新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经过评审,王梓涵老师荣获一等奖,欧阳明亮、曹万青两位老师荣获二等奖,郑乃勇、屈航两位老师荣获三等奖。
本次预赛充分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还为我院打造教师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为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