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民间遗迹,聆听庐陵传说。时至盛夏,烈日炎炎,却挡不住调研团成员们高涨的热情。7月3日,尽管气象局发送着红色高温预警,他们仍在下午1:00,冒着高温寻访在调研民间遗迹、庐陵传说的古村道上。经过了昨天的经验总结,今天的调研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任务安排得更加紧凑。
一天的时间,这支调研队伍就已经参拜了李唐墓茔、拍摄记录了古建筑楹联、游览了护吉大庙、考察了地理学家罗洪先出生地遗址“黄登金”、逐个游览了谷村李氏祖祠、翰林第、天官第等遗址、以及埋没在草藤丛中的牌坊等多处民间遗迹,收获可想而知。
上午8:10,调研团在老屋村李海生书记的带领下,披荆斩棘,终于找到了“藏”在荆棘中的李唐墓茔。同学们逐个祭拜后,对墓碑上的对联、碑刻进行记录。随后,丁功谊老师和李书记分别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史料知识,向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紧接着,在李书记的介绍下,调研队伍向更深的文化巷陌,追寻更多的历史遗存。有故事不怕巷子深,终于在巷子的最深处,他们来到了李质文老人家中,有幸亲眼目睹了康熙皇帝赐给当时名臣李振裕尚书的楹联“香炉欲傍衮龙溥 日色镜临仙掌动”,上面还盖有两枚御章。李质文老人自豪地说,楹联上的字都是用金粉镀上的,是由于李振裕的清正廉洁而得到康熙皇帝的特别嘉奖。之后,李质文老人还主动讲述了很多关于“尚书府”的故事,以及一些遗留至今的传统习俗。
在接下来的调研中,他们还参观了省重点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护吉大庙。据了解,每年大年初一、初三、七夕这三个节日谷村村民都会到此来祭祀。尤其在初一零时以后的拜年,求发财的人们都会给守庙人一个红包。
最后,在年迈的谷村退休老书记李大智的热情带领下,在池东村53号斜对面的2点钟方向,发现了掩映在绿草藤下的“四婆婆”曾氏贞节坊。虽然它已被绿草藤覆盖,但是从藤枝的隙缝中,可以识别出它的年代久远。下午他们又接着采访了小祠下村的李志诚前辈,他介绍了一些福庆古庙里的“王、马、关、赵、殷、文、朱、康”八将,并讲解了一些关于鳌鱼灯、行灯、坐灯的传说和制作工艺特点。
回到住处后,调研团又开始了全天的总结。“真是充实而又快乐的一天,虽然任务很重,但是我们收获了很多。”成员罗文斌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
7月4号,这支队伍又将采访下一个有名的自然村——太园村,之后将在老屋村开展捐赠仪式、传说采集等多项任务。(陈霞、徐子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