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3日,由我院新闻系师生13人组成的专业实践团队,赴贵州普安参加了第四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微拍黔西南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 此次大赛的核心是“微拍茶景、话好茶事”、“汇聚民族风情、传播民族文化”,重点开展“百名绣娘秀普安大赛”、“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主要有召开大赛开幕式,举办绣娘大赛,组织大学生参观江西坡茶园风光、茶叶生产线,组织大家采访拍摄夜郎遗址,微拍古茶树群等活动。
8日晚8:30,大赛动员培训会在普安县政务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近两百名大学生共聚一堂,更有业界专家来为大赛助力。
我院实践团队在刘洪明老师带领下参加动员会并进行现场拍摄。动员会结束后,刘老师召集新闻系学子进行拍摄计划讨论,为大家提供指导解决问题,并提出大家在活动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已经是深夜两点多,尽管大家已经忙碌了一天,此时却看不出丝毫的困意,每一个人对接下来的拍摄都充满期待。“梦了这么久,终于要实现了。”14广电的温亚东同学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表示特别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实践团队就在为拍摄活动做准备,每个人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着自己需要的设备。不到四个小时的睡眠一点也没影响大家的状态。
4月9日,恰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农历三月三”。普安县各少数民族人民都聚在一起祈祷庆祝,同时他们也用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上午9时,微电影大赛开幕式在普安县体育广场隆重举行。“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少数民族同胞,看上去的第一眼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吴海勇同学一到会场就扛着摄像设备记录着每一个时刻,大家也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各自的拍摄计划在会场的各个角落拍摄。
简单午饭过后,来不及休息,实践团队一行来到普安江西坡镇大洼茶厂,拍摄万亩茶园和采茶女采茶,更有亲自上阵动手采茶。结束了近两个小时的茶园体验拍摄后,实践团队沿山路而下,来到了布依族居住的细寨村朗寨。在这里,大家感受到了来自兄弟民族的热情和多彩的布依族文化。
篝火晚会是大家最期待的时刻。天刚黑下来,三个大火堆在就广场燃烧开来。大家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手拉手一起围着火堆,在布依族人的带领下左一下右一下的跳起来。一起娱乐的同时,也不忘用自己的镜头记下这美好的夜晚。
夜深了,大家还在整理一天拍摄来的素材。同时,也在为后面的拍摄做足准备。
4月10日的主要活动是参观茶叶公司的生产线,拍摄江西坡联盟村岩脚民族风情。在宏鑫茶叶公司,大家参观了生产车间、茶叶检测中心,并采访了生产厂长聂鹰对茶叶制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欣赏到了独特的茶艺文化。短暂休息后,大家还去往江西坡联盟村拍摄岩脚民族风情。
第三天上午,实践团队前往青山镇拍摄铜鼓山夜郎遗址、幸福水库。青山镇的将古朴风情与绿色风光完美结合,独特的夜郎文化和青山绿水给实践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随后的拍摄在青山镇的古清真寺进行,热情的回族人民以载歌载舞欢迎大家的到来,让大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午饭过后,大家参观了古茶树群。这里的古茶树历史悠久,解说员介绍到“这棵古茶树已有4800年的历史,每年能产茶25斤”。拍摄活动结束后,本次活动也即将宣告落幕。
总结会上,吴海勇同学感受颇多,“这次实践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也学习到了很多,普安人民很热情,对我们专业而言,多实践是很能锻炼人的。”
“微拍黔西南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旨在让广大高校学子领略黔西南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通过微拍形式宣传普安文化,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本次专业实践团队共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根据各自的拍摄计划进行微拍活动,拍摄计划主要为旅游宣传片、剧情片、纪录片。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新闻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微电影大赛等一系列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提升同学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打下牢固的基础。(吕敏、翟玉标、孔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