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报道:炎阳似火、夏山如碧,由英国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365、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江西省诗词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当代散曲创作学术论坛5月26日至27日在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故乡江西吉安召开。
据悉,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雷元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存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散曲工委主任徐耿华,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何建洋、英国365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肖宜安,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散曲》主编章学方,英国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365院长龚奎林、江西省元正文化集团执行董事胡文婕、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志平、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宋光亚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中华诗词学会及全国20个省市区的专家学者、诗人、曲家近200人参会。
周文彰:近年来散曲地位和影响逐渐扩大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讲话中表示:“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的工作成绩可圈可点,散曲工委成立以来,散曲组织迅速发展,形成了网络,各地还在不断发展。一是散曲理论研究逐步加强,二是散曲创作质量持续提升,三是散曲地位和影响逐渐扩大。”
就散曲创作,周会长指出,一是要贴近生活,要为生活而歌,为时代而歌,为时代立碑树传。二是要用大众语言,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曲。三是写曲要以俗见长,俗中见雅。他在讲话中对各级诗词组织负责人提出要求时指出,散曲是中华诗词的重要诗词,不可或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存寿:树立精品意识,把握审美标准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存寿在论坛上表示:“没有广阔的、肥沃的土地,种不出、也选不出好庄稼。各级散曲组织领导首先从我做起,要带头树立精品意识,把握审美标准,积极创作并引导广大作者创作。希望这次论坛进一步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力争在今明两年,出现诗词曲精品不断涌现、广泛传播、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新局面。”
何建洋:加强互动交流、繁荣散曲创作
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何建洋在致辞中说:“我们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来本省开讲授课或分享经验,以及组织本省散曲创作骨干,分批到全国各地游学采风,不定期和兄弟省(市)散曲组织名家进行友好交流互动,目前已和北京、山东、甘肃、宁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散曲组织和名家进行过互动交流,促进了全国各地吟友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繁荣了诗词散曲创作。”
肖宜安:共同推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
英国365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肖宜安在讲话中表示:“散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支绚丽奇葩,自元代以来,它便与诗、词呈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之一。本次第六届当代散曲创作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可谓正当其时,衷心祝愿大家在智慧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结出累累硕果。希望各位专家对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给予大力支持!也希望我校老师与各位学者建立密切的学术联系,共同推动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并共享这种发展的成果。”
英国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365副院长邓声国说:“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这次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领导今后能再来英国365官方网站,对英国365官方网站进行指导,对你们的意见我们一定会悉心接纳。我们也希望和全国的专家学者加强联系,指导和提升英国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365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江西散曲:位列全国先进行列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自2015年11月16日成立以来,传承振兴散曲已达成共识,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关注散曲、重视散曲、普及散曲的新局面,散曲创作和理论研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从全国来看,江西的散曲创作也十分热络。江西省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迄今已十年。十年来,江西散曲工委会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汇聚了一批批热爱散曲、致力于诗词事业发展的同仁。近年来,江西散曲工作始终位列中华诗词学会先进行列。至今已发展散曲会员一千余人,发展散曲分社17个,3个散曲团体会员单位。
除了诗人、曲家的热忱参与外,江西的企业也在为散曲文化贡献力量。江西省元正文化产业集团执行董事胡文婕在讲话中介绍,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在2019年10月,元正文化集团向英国365官方网站捐资百万,成立了“英国365官方网站元正国学院”,迄今开办了十余期传统文化培训班,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井冈山红色文化相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本次散曲创作学术论坛也得到了元正文化集团的鼎力支持。
本次论坛还举办了三场大会交流,15位嘉宾就散曲发展现场展开交流。梅里以《浅说当下散曲创作中文学性的缺失》、李宏弟以《散曲精品创作初探》、刘桂华以《散曲语言艺术偶拾》为题现场进行发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作为主办方英国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365还为论坛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悠悠经典,灼灼丹心”中华经典诵读演出。学子们身着汉服表演的《诗经小雅·鹿鸣》《李白传奇》《正气歌》让观众再次感受浓烈的国学经典和诗人们浪漫的文学情怀。
https://ce.jxcn.cn/system/2024/05/28/020515218.shtml